• <th id="17d41"><option id="17d41"></option></th>
  • <th id="17d41"><option id="17d41"><acronym id="17d41"></acronym></option></th>
    <strike id="17d41"></strike>

    <object id="17d41"><option id="17d41"><mark id="17d41"></mark></option></object>
  • <big id="17d41"></big>

  • <code id="17d41"><small id="17d41"></small></code>
    <code id="17d41"><menu id="17d41"><sub id="17d41"></sub></menu></code>
    <code id="17d41"><nobr id="17d41"><track id="17d41"></track></nobr></code>
  • <code id="17d41"><nobr id="17d41"></nobr></code>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學普及

    科學普及

    新時期加強科技倫理知識普及與教育的幾點建議

    發表日期:2022-11-28來源:陜西科技報放大 縮小  

      進入新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科學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科學技術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潛藏著深刻的倫理危機。在許多領域,科學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正在觸及人類對于自身本質認識和權利的底線,引發倫理層面的價值觀沖突。前幾年國內發生的“基因編輯嬰兒”“轉基因食品安全爭議”等事件引發巨大反響,推動科技界乃至全社會對于科技發展倫理規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從倫理視角反思新興科技帶給人類的嚴峻挑戰,已成為國際學界、政府和公眾高度重視的共同議題?! ?/p>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重心、世界政治格局和全球化的進程都發生了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推動科技創新,掌握關鍵技術,搶占科技制高點,尤其是突破“卡脖子”技術,不僅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甚至影響到國家安全。面對新形勢下的挑戰,科技倫理建設受到高度重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于2019年7月審議通過《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開啟了中國全面系統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道路。2021年12月,中央出臺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要把科技倫理要求貫穿到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全過程??萍紓惱斫ㄔO已成為推進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 ?/p>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員,對于如何做好科技倫理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提高社會公眾科技倫理意識,營造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良好氛圍,我覺得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科技倫理知識的普及和教育,有利于強化科技工作者對社會責任的認同與擔當?! ?/p>

      所謂科技倫理,是指科技創新和科技生產活動中人類與社會、自然等關系的思想行為準則。其核心是保障人類在進行科技活動時,不危害人類的生命安全、自然和社會環境,最終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茖W技術不斷細化和專業化,越來越多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出現,涉及到的倫理和利益問題逐漸增多。作為科技創新主力軍的科技工作者群體肩負的社會責任愈顯重大?! ?/p>

      因此,對于科技工作者加強倫理知識的普及和教育,一方面要使其充分意識到科技研究、開發和應用的過程中,必須把他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還需將弘揚鉆研、刻苦、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作為重點。此外,還應當加強對職業道德規范的宣貫,從而有效約束科技工作者的自身行為,使其能夠正確的履行社會職責?! ?/p>

      2.加強對公眾科技倫理知識的普及,有利于促進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正確引導?! ?/p>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論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科學普及思想理念的充分體現(以下簡稱“兩翼理論”)?!皟梢砝碚摗敝灾匾?,正如美國著名戰略科學家范內瓦·布什在其著作《科學,無盡的前沿》中所說:“如果公眾認為科學的目的不是為了他們,他們就不會關心科學?!碑斍?,公眾的參與對于科學文化的建設具有重大影響,廣大公眾的價值偏好、實際需求、消費傾向等對科技的發展、科技產業的繁榮、成果的推廣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公眾的意見與傾向甚至會影響到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者以至科技共同體的態度和決策?! ?/p>

      同樣,在科技倫理的建設與實施上,公眾輿論是影響決策者與施行者的重要導向。公眾的觀念在科技倫理原則的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科技倫理的實施需要得到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因此,加強對公眾科技倫理知識的普及和教育,推動公眾對于科技創新的參與、評價和監督也是科技倫理建設與實踐的重要維度。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專業團隊在科技倫理研究基礎上,提煉相關倫理知識,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社會公眾介紹了新興科技和前沿技術的歷史發展、核心技術、倫理安全和社會影響;另一方面還需要密切關注重大科技倫理事件,并及時發聲,以正確的輿論導向促進公眾良性參與科技倫理話題的討論、制度建設與監督?! ?/p>

      3.加強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科技倫理的普及與教育,有利于促進未來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 ?/p>

      愛因斯坦曾說過:“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如何用它,是能給人帶來幸福還是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科學技術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它的放任和無知??茖W技術必須受人類社會價值的控制,必須有人文精神的約束,受人類理智、情感乃至常識的制約,才能成為人性化的、真正促進人類幸福的力量?! ?/p>

      因此,必須將科技倫理的普及延伸至我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的學習,將科技倫理觀念和道德責任觀念灌輸于生活和學習中,在道德和倫理觀的初步形成和固化的過程中埋好社會責任感的種子。在高等教育階段,可以通過推行普遍化的“科技倫理”“科技職業道德”等課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對本科生和碩士生開設公共選修課,對于博士生則作為基礎必修課。從而幫助學生在進入科技界之初就樹立科技倫理觀念,明確自身社會責任,熟悉職業道德規范,了解科技行為的不良后果對社會的影響。對于高校院所和企業這些科技創新的責任主體,應將科技倫理知識的普及與教育作為科技管理者、科研人員、科研輔助人員等職業發展中繼續教育的重要考量?! ?/p>

      4.重視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隊伍的科技倫理普及與教育,有利于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和執政本領?! ?/p>

      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水平直接影響其治理能力和履職水平,決定黨的執政能力和國家的管理水平,進而影響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整體進程?! ?/p>

      科學決策能力和執政本領是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根本。一方面,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隊伍的科技倫理知識的普及與教育,對于強化以科學精神和科學發展為核心的執政理念,樹立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的執政風尚,形成倡導科學精神、提倡理性思維、講究科學方法的執政氛圍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科技倫理知識的普及也將有助于領導干部在治理實踐中,加強理性質疑、勇于創新、求真務實、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建設,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為科技創新厚植沃土?! ?/p>

      5.重視農民科技倫理知識的普及與教育,有利于鄉村振興目標的早日實現?! ?/p>

      農民是當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點人群之一,不僅僅是因為農民基數大,更重要的是因為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影響力量。隨著“科教興農”戰略的實施和農村科普工作的開展,近年來我國農民的科技意識普遍增強,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風氣,開始在一些農村特別是發達地區農村逐步形成;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科技政策法制意識,科技倫理意識,生態環保意識開始在部分農民中逐步樹立?! ?/p>

      但還需清醒地認識到,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業和農村科技體制不健全、農村教育和科普力度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要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目標,依然任重而道遠?! ?/p>

      加強農村科技倫理建設,能夠提高農民的人文素養和科技道德水準,為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提供生態觀念和科技道德基礎。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農民的科技人文素質偏低,加上市場經濟的自發趨利性,使我國農業和農村科技倫理建設嚴重滯后,農民的科技倫理觀念淡薄。因此,提高農民的科技人文素質,加強農業和農村的科技倫理和生態倫理建設,強化農村科技活動的人文關懷,創造有利于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的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是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的人文環境建設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內容?! ?/p>

      6.加強科技倫理領域輿論引導,有利于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p>

      當前,互聯網及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科學知識傳播的方法與渠道,各種形態的自媒體具有準入門檻低,易于操作,交互性增強,傳播速度更快等特點,使得知識傳播能力大幅度提升。從傳播內容來看,自媒體大多采用淺顯易懂、“接地氣”的呈現式,普遍存在著個人意見與知識混雜、不易規范和管理、知識傳播不準確等問題,科學信息謠言相伴而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p>

      “話語即權利”這是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碌囊痪涿?。公眾對于科技倫理問題認知的匱乏和缺乏表達渠道是其難以真正參與對科技創新的監督和引導的重要因素。當前,要做好科技倫理知識的普及,要營造公眾良性參與科技倫理話題的討論、制度建設與監督良好局面,必須加強對科技倫理知識和輿論的正確價值引導。各主流媒體、科技界、產業界、科技工作者都應該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多種途徑向社會公眾廣泛傳播科技倫理相關知識,正確引導全社會對科技倫理問題的關注。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渠道允許公眾在相關議題中表達出社會的主流觀點,能夠以更加時效性、量化、直觀的方式體現公眾對科技倫理議題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和信任,真正利于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p>

      結語  

      隨著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有效的科技倫理治理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訴求。要厚植創新的沃土,必須在全社會、全體公民心中牢固樹立起科技倫理意識;必須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建立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公序良俗;必須堅持不懈創造性地探索解決科技創新道路上不斷出現地新倫理問題的方法與路徑?! ?/p>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在其巨著《論科學的增進》中所說:“知識就是力量,但是這種力量不僅取決于其本身價值的大小,還取決于它是否被傳播以及傳播的廣度和深度……”要實現上述這些目標,科普工作者肩負著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陜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副所長 李 勃)

    附件: